数学,优美的科学女皇——我校数学学科发展纪实

时间:2011-12-01浏览:185设置

《华体会平台app,IOS/安卓/手机APP下载校报》“校报有约”栏目以记者访谈学科带头人的形式,连续对我校一级学科博士点作介绍,加深了师生对我校学科建设的了解。该报523期(1130日)介绍了我校“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全文如下:

 

数学,优美的科学女皇 

 

——我校数学学科发展纪实

  

本报记者  张凡  蔡慧君

 

“数学是科学的女皇,当年徐迟的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激励了我们一代人对数学的向往”,当我校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数学学科带头人李永青教授用这句话回应我们的采访时,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位平易近人的学者对数学的深情,这让外行的我们带着几分惊奇期待着谈话的继续。

 

百年经典 薪火相传

 

对于我校数学学科,李永青教授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他是“文革”后第一批考入华体会平台app,IOS/安卓/手机APP下载数学系的学生,毕业后留校一直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是学科发展的亲历者和见证人。

我校数学学科可以追溯到1907年建立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的数学科。新中国成立以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建协和大学、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等单位几经调整合并,于1953年成立福建师范学院,1972年易名为华体会平台app,IOS/安卓/手机APP下载,这个过程中,保留发展了数学系。200212月,学校成立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下设数学系和计算机科学系。

“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许许多多师大数学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老教授林辰老师的贡献可谓是奠基性的。”李永青教授向我们介绍。林辰教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开始主持数学系工作,并担任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任系主任,在“文革”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是数学系仅有的一位教授,为数学学科的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创建和发展了泛函分析方向的学术梯队。他退休后仍然指导中青年学术梯队,从事着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为后辈们树立了求学做人的典范。学学科的发展建设离不开国内外许多数学专家的指导与帮助,离不开众多校友的关心与支持,特别是林群、刘应明、郭柏灵和陈木法这四位闽籍中科院院士的热心指导和帮助、厦门大学等高校的校友和同行的关怀和支持,以及我校兄弟院系的支持。”李永青教授不无感激地说,“此外,聘请李松鹰教授作为‘闽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对数学学科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松鹰教授是我校数学系1978级学生,1986年获我校基础数学硕士学位后赴美国留学,获得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加州大学Irvine分校终身教授,在复分析、调和分析以及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等研究领域做出创造性工作。2003年当他得知我校数学学科建设存在困难时,热心帮助,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从组织召开2003年“偏微分方程及其应用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到培养研究生和青年教师,他亲力亲为,为开创我校数学学科发展新局面做了大量工作。谈话过程中,李永青教授还提及曾任我校特聘教授的林寿和王志强教授,感谢他们对于我校数学学科发展的无私帮助。

谈及数学学科近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李永青教授表示:“没有老一辈的奠基性工作,就没有今天数学学科的发展;没有新一代力量的创造性工作,就没有今天数学学科的提升,希望学科梯队中不断涌现出热爱数学、愿意献身数学的优秀青年数学工作者,扎根学院,开拓进取,把学科做大做强。”在他的领导和推动下,数学学科梯队结构不断优化,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9人,“闽江学者”讲座讲授2人,校聘讲座教授2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42人,5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在新老交替的不断传承中,我校数学学科取得了长足发展。1993年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为林忠民、庄兴无。1994年,环与代数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为薛卫民;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为黄启宇、林宗池;实分析与复分析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为严子锟。1995年,基础数学被确定为省重点扶持学科,带头人为薛卫民、钟怀杰。2005年,应用数学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带头人为林火南;基础数学被确定为省重点学科,带头人为李永青。学科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一批批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与推动,离不开几代数学人的团结拼搏和励精图治。

 

追逐现代 超越平凡

 

学位点建设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数学学科在这方面的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2000年以后实现的跨越式发展。数学学科于1983年获基础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000年获应用数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基础数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获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数学一级学科、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个学科要取得相当的地位和影响,必须要具备同行认可的较高水平,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一直以来,凝炼特色、提高水平,始终是贯穿我校数学学科建设的一条主线。

“学科建设的成果和特色必须体现在人才培养上。我们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院的中心工作之一,适应形势的发展,创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召开本科教学工作研讨会和研究生工作研讨会,每年一次,形成惯例。通过会议探讨教学、人才培养的工作经验和管理经验,完善制度、开阔思路。日常工作中,严格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管理,重视拓展学生知识面和应用能力。其次,努力建设好省级创新实验区“数学与计算机双师型人才培养综合实验区”,发展好各教学与相关专业实验室,包括数学软件实验室、高性能计算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人工智能实验室等。现学院教学设备基本完善,科研设施优良,图书资料齐全。学科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目前,“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积极实施“分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2010年,数学专业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校级重点改革项目,开设“数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开放和频繁的对外交流与学术活动使学科发展充满活力。1999年以来,学院先后承办、主办了17场国际或全国性学术会议。2004年以来,来访学院的院士、专家、教授达180多人次,作学术报告近160场次,其中包括美国科学院、美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院等十几位院士。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据不完全统计,2004以来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学术会议230人次,26人次在国外讲学或在国际会议上作报告。“任何学科,要取得跨越性的发展,都不能固步自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学术交流,不仅能扩大学院学术影响力,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本学科的发展验证了这一点。”李永青教授总结道。

数学学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计算机学科的成长,促进了学科间的交融,优势互补、互为发展。2005年,计算机应用技术被确定为校重点学科;2006年获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2005年,华体会平台app,IOS/安卓/手机APP下载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实验室成立,挂靠数计学院。20066月,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实验室入选首批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名单,200810月通过验收。现有实验室面积1460平方米,研究人员30多人,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数学和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及其相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逐步形成了网络安全和网络优化、多媒体信息安全、编码理论与密码技术、数据挖掘与内容安全研究等四个较有特色的研究方向。实验室先后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45项,支持国内外科研人员的开发课题共32项,承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5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访问、讲学30多次,申请专利36项。“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也成了一种技术,数学与计算机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两学科的蓬勃发展。”

学院现建有数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教育等四个研究所,促进了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快速发展,对我省社会经济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海西建设上发挥出自身的优势。

“我们依托学科专业优势,辐射指导基础教育,努力服务海西建设,”李永青教授介绍道。例如承担中学骨干师资培训。2003年以来已培训中学数学学科带头人108人,2010年起负责培养福建省中学数学学科教学带头人30名。同时引领基础教育研究。负责福建省高考命题研究中心数学学科的研究工作;负责福建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的高考数学命题改革研究》,召开了6次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会;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326;主办福建省唯一的面向基础数学、信息技术教育的CN刊物《福建中学数学》,全面展示初等数学教育科研成果。其次,注重发展横向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数学与计算机两个学科的交叉优势,与中兴通讯、盛辉物流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相互交流、共同研发,有效地促进了人才培养,积极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般般入画 再造优美

 

谈及数学,李永青教授的眼神里充满着对美的享受和对数学的热爱,谈及数学的发展,他更是滔滔不绝,对学科的未来寄予深切期望。

“一级学科博士点通过了,我们的压力更大了。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准确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说,“当前,我们的学科建设和先进院校、兄弟单位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建设好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及重点实验室等,都需要科学的统筹和规划,在重要问题上要下大力气、下足力气。”

李永青教授谈到:“学科建设的关键在于人,近年来,我们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引进了一批出色的数学人才,拓宽了研究方向;重视培养和扶持青年数学研究者,以陈建清、王健为代表的一批青年学者表现突出、成绩喜人。”值得一提的是,王健师从北京师范大学陈木法院士,取得博士学位后,获德国洪堡基金资助,赴德国Dresden工业大学深造,成为我校获德国洪堡基金的第一人。“但是,在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拔尖人才方面,我们差距还很大。接下来我们将以更敏锐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全力引进高层次拔尖人才,强壮我们的学科实力。”李永青教授还分析了学科发展存在的其它问题,如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少、研究人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意识不够强、横向项目偏少等。他坚定地说:“我们要正确看待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面对机遇和挑战,确立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并积极有效地付诸于实践。”

问及详细的目标与措施,李永青教授耐心细致地给我们一一介绍。首先是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包括核心数学的若干前沿问题研究,如非线性分析、泛函分析、代数学等,以及应用统计、计算数学与优化研究在相关学科的应用和信息安全领域等。其次是要提升现有的科研平台与人才平培养平台。“在硬件设施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人才培养要齐头并进。”平台建设向建立数学学科国家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应用统计人才培养中心以及网络安全与密码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目标迈近。再者是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和创新团队。一方面着力提升现有师资的水准,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水平师资。李永青教授强调:“要着力打造核心数学若干领域的研究教学团队,发展计算数学、应用统计科研创新团队及为福建省数学基础教育培育优秀人才的创新团队等。”

在采访结束临别时,李教授充满信心地说:“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各界的关心支持下,相信我们的数学学科发展势头将会更加强劲,前景将会更加美好!”同时,他也希望通过各级媒体进一步宣传数学,让更多的人认识数学,感受数学的优美!

(宣传部  李玉莲)

 

返回原图
/